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他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作品:《大卫》,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为了艺术品的保护,《大卫》原作被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同时在市政厅门前还矗立有一座复制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米开朗基罗——悲壮的爱国主义者他以满腔热血,和佛罗伦萨人民抱着与共和国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城池达11个月之久天顶壁画完成后不久,朱利二世谢世,米开朗基罗又接受朱利二世的陵寝工程。新的合同主要是完成30多个雕像。从1513年起至1519年止,米开朗基罗完成了《摩西》、《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等大理石圆雕。由于陵墓工程计划一再缩小,大多数雕像均未完成,后来只有《摩西》雕像列入陵墓。这个时期米开朗基罗的雕刻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摩西》雕像也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摩西是《圣经》故事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和犹太人的立法者,这是一位理想化的英雄人物。艺术家像他创作《大卫》一样,也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用《摩西》来激励人民为意大利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奋斗。《摩西》雕像,被美术史家誉为近代雕刻的最高成就。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保卫共和国的忠诚战士。1529年罗马教皇克列门六世背信弃义和德皇查理五世勾结,联合围攻佛罗伦萨市。同年4月,共和国任命米开朗基罗为城市建筑总监和城防司令官,领导了佛罗伦萨的保卫战。他以满腔热血,和佛罗伦萨人民抱着与共和国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城池达11个月之久,城池终于因敌强我弱沦陷。后来米开朗基罗被迫继续完成美第奇礼拜堂的雕刻任务,教皇才赦免其罪。米开朗基罗从拿起武器来反对美第奇家族,转到放下武器而被迫为他服务,不难想像,当时他在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和痛苦。米开朗基罗并未因此而消沉,他虽放下武器,但仍用画笔继续进行战斗。在米开朗基罗坎坷一生的艺术生涯中,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早期那种较为乐观、活泼的艺术风格消失了,从此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变得沉郁而悲壮。153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美第奇礼拜堂的雕刻工作。雕像计有《朱里安诺美第奇》《洛伦佐美第奇》《抚婴圣母》(又称《美第奇圣母》)和四座男女裸雕:《昼》《夜》《晨》《昏》等。艺术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交织的复杂感情,因此有的研究家把美第奇礼拜堂称为当意大利的一面镜子。其中以《夜》为最突出,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夜》为女雕像,是艺术家用来表白自己的,反映了米开朗基罗忧国忧民、痛苦与悲愤交织的思想感情。《夜》象征黑暗,人们从其造型上可以看到忧郁、困惑和沉迷不醒的表情。然而,她那仿佛沉沦在黑暗中的雄健体魄,不仅表现了女性刚柔兼备的美丽,而且整个形象显示出旺盛的精力和蓬勃的生机,仿佛正在酣睡的巨人,一觉醒来,她将焕发出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正是当时被蹂躏的意大利现实的生动写照。由此可见,米开朗基罗并未向美第奇家族屈服,而是以艺术为武器向黑暗势力挑战。